惊蛰时节,是什么让万物复苏

日期:2024-03-01 来源:

  惊蛰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。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。

1.png

  古人认为,惊蛰时节,春雷乍响,使得蛰虫惊醒。但“蛰虫”不单指昆虫,而是包含世间万物。

  惊蛰时节,大地迅速回温,冷暖空气碰撞形成强对流天气,容易成雷。不过,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,各地初雷的时间早晚不一。江南、华南大部以及西南地区南部,2月可闻初雷;华北大部、西北东部的初雷,大多在4月发生。符合惊蛰响初雷的地方集中在江淮、江汉地区和四川大部。

  惊蛰时节,是什么让万物复苏?是阵阵春雷吗?实际上,气温回升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。惊蛰前后,天气回暖、大地解冻、雨水增多,为万物复苏提供了适宜的环境。

  对植物来说,惊蛰意味着“春化阶段”结束。在生态学上,“春化”是指一些植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,才能由生长阶段进入生殖阶段。例如,北方冬小麦在基因调节下,会在冬季抑制开花、停止生长。倘若没有“春化”,其会继续生长,“夭折”于低温。因此,等到惊蛰后,经过“春化”的冬小麦才会开始快速生长。

  对动物来讲,惊蛰意味着结束冬眠和蛰伏。为了应对寒冷的冬季,一些动物会选择减少活动,进入冬眠,降低能量消耗。比如旱獭,它们会在地下洞穴中过冬,依靠储存的脂肪度过漫长的冬眠期。随着温度回升,它们会结束冬眠,走出洞穴。中高纬度的昆虫在冬季往往进入“滞育”阶段,降低新陈代谢,减缓生长。随着惊蛰的到来,这些蛰伏的昆虫纷纷恢复昔日的活跃,开始新的生命历程。

  对人类而言,惊蛰是春耕的开始。惊蛰期间,我国开始进入春耕时节,尤其是南方,将忙于播种水稻。春耕具有季节性强、时间窗口期短等特点。据统计,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。

  漫长的演化历程,让生物选择了在惊蛰前后苏醒,并形成了稳定的节律。不过,动植物恢复活动的时间还要根据其生境状况而定,惊蛰的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地区。

  从动植物和生态的角度看,惊蛰是动植物生命历程的重要节点,是物候上的临界点。自惊蛰始,草木蔓发,春山可望,大地涌起勃勃生机,万物迎来欣欣向荣。


阅读(429)
上一篇

如何有效预防、尽早发现这些病?

下一篇

听力损失会让阿尔兹海默病发病率倍增

幸福生活就上悠然版图

开启您的零门槛云养老之旅!

幸福生活就上悠然版图
悠然版图客服电话
400-696-7766 全国热线
悠然版图
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协议 联系我们

友情链接

山东养老机构服务中心 找养老院 济南养老院 青岛养老社区

合作伙伴

悠然版图 悠然版图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22 悠然版图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01798号-1
登录入口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