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目前仅有50多万名从事养老护理的服务人员,远不能满足社会护理服务需求。”今年全国两会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吴楠提交了《关于推动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提案》,建议加快推广全国长护险服务,创新长护险保障模式,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社会地位和薪酬水平,建立养老护理行业的准入门槛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底,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.97亿人,我国失能、半失能老年人大约有4400万,由疾病和器官退行性变化引起的老年人失能、失智及照护不足问题逐渐凸显。
全国49个长护险试点地区共计参保16990.2万人,享受待遇人员120.8万人。吴楠委员表示,自2016年启动首批长护险制度试点以来,存在服务供给模式较单一、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,在试点过程中,基金筹资独立性较差,过度依赖医保基金划转,护理人才亟待补充,且护理人员队伍呈现年龄偏大、专业素养偏低、岗位流动性偏高、外地务工人员偏多等特点。
吴楠委员建议,加快对各试点地区在制度框架、政策标准、运行机制、管理办法等方面的总结,进一步明确底层逻辑设计,促进筹资、评估、待遇支付、制度衔接等重要环节的工作推进,扩大长护险制度的实施范围,逐步完善“政府主导、社商合作”的社会保险模式,鼓励、培育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市场;推广“亲情照护”“邻里互助”等符合中国敬老爱老传统的照护模式,鼓励社区、居民、青年志愿者、社会工作者参与到养老服务中。
“划清与基本医保基金的边界,建立独立基金池,降低对医保基金的依赖,统一收费、管理和调配。”吴楠委员建议,切实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社会地位和薪酬水平,提升职业认同感;支持和鼓励职业高校相关专业课程定向培养养老护理行业人才,针对社会人士提供再教育、再深化的培训机会,对进行职业化培养学习的人进行一定比例的费用补贴;建立养老护理行业的准入门槛,提高持证上岗率,健全行业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水平评价体系。
郑州构建“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”
下一篇上海杨浦:“两清单一指南”发布!擦亮“幸福养老”民生名片
微信扫码即可手机浏览
养老资讯
上海发布调整养老服务...
2024-02-27一图读懂-山东医养健...
2023-10-11山东印发医养健康产业...
2023-10-11江西发布养老会员卡等...
2023-08-23江苏12部门:关于加...
2023-08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