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到2023年底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697万人,占全国人口的21.1%,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,占全国人口的15.4%。随着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,养老成为人人关心的问题。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挑战,增进老年人福祉,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立法成为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期间热议的话题。
我国养老服务工作仍处于起步发展和逐步完善阶段
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:截至2023年末,全国养老机构4.1万个,养老服务床位820.1万张,为老年群体的养老生活提供了社会保障。我国养老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面临着服务供给总量不足、结构不合理、服务质量不高以及居家老人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、养老机构运转艰难、专业护理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,仍处于起步发展和逐步完善阶段。
为保障养老服务、维护老年人权益,我国已相继出台包括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、《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》等政策文件。近年来,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,规范养老服务行为,多地也在针对养老服务进行专门立法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已有20多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针对养老服务出台了法规。
尽管我国在养老服务领域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规章制度,但在涉及养老服务部分,仍存在范围不全面、法律规定不具体充分、实践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,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养老服务市场。此外,养老服务立法的空白也导致了监管不力,一些养老服务机构在运营中存在安全隐患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,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利益。
养老服务的法律保障和权益维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
法律是规范社会行为、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。制定一部国家层级的、全面、系统的养老服务法,明确养老服务的基本原则、服务内容、服务质量、收费标准、监管机制等关键要素,能够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,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安全、便捷、高质量的养老服务,同时也为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清晰的指导和规范,促进养老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。
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,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,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多样化、个性化的养老需求。针对当前养老行业的现状和挑战,完善法律法规体系,为养老法治监管提供有力支持;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质量监督体系,提高监管效率;加强执法力度,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。各方共同努力,形成合力,才能为老年人营造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。
悠然版图养老顾问认为:养老服务涉及多方利益主体,包括老年人、家庭、养老服务机构、社会组织等,应当充分听取各方意见,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,共同推动养老服务立法的进步。随着相关法律的逐步推进完善,我们有理由相信,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有尊严和温馨的晚年生活,而这一目标的实现,正是对社会责任感和法治精神的最好诠释。
浙江宁波:每3名户籍人口将有1名老人 如何推进“老有所养”
下一篇“新老人”们正在打破传统养老模式
微信扫码即可手机浏览
养老资讯
上海发布调整养老服务...
2024-02-27一图读懂-山东医养健...
2023-10-11山东印发医养健康产业...
2023-10-11江西发布养老会员卡等...
2023-08-23江苏12部门:关于加...
2023-08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