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保健小知识

日期:2023-10-18 来源:

  2008年6月7日,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中医养生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,根据人体生命活动变化规律,通过饮食起居、精神调理、中药、针灸、推拿、拔罐等多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。中医养生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,就是中医治未病。

微信截图_20231018143829.jpg

中医养生的四大基本原则:

  一、顺应自然

  顺应自然养生包括顺应四时调摄和昼夜晨昏调养。原则是根据气候和时间的变化,顺从一年四季,十二个时辰,二十四个气节的特点调养身体,动静和宜,衣着适当,饮食调配合理,体现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的原则。春夏季节,顺应阳气升发的趋势,夜卧早起,多进行户外运动。秋冬季节,气候转凉至寒,风气劲疾,阴气收敛,必须注意防寒保暖,适当调整作息时间,早卧晚起,以躲避寒凉之气。

  二、形神共养

  形神共养,是指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,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生,使形体强健,精神充沛,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,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。中医养神主要是通过清静养神、四气调神、积精养神、修性怡神、气功练神等,以保持神气的清静;中医养生学主张动以养形,以形劳而不倦为度,用劳动、舞蹈、散步,导引、按摩等,调和气血,疏通经络,防病健身。

  三、保精护肾

  保精护肾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,使精气充足,体健神旺,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。精是气形神的基础,为健康长寿的根本,中医养生学强调可通过节欲、运动以保精。补肾以食补为主,山药、百合、枸杞、黑豆、莲子、银耳、花粉、桂圆、麦芽、大蒜、洋葱、香菇等食物都有补肾的作用。

  四、调养脾胃

 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,脾胃协调,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,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。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调养脾胃,最重要的是饮食要节制,三餐应定时、定量、不暴饮暴食;素食为主,荤素搭配;多吃蔬菜和水果,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。通过饮食调节以达到健运脾胃,延年益寿的目的。

  中医养生,养的其实是生命力。生命力越旺,人就越健康,越长寿。通过多种形式的中医养生保健科普活动,宣传普及中医养生保健、防病治病知识,引导老年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。

阅读(519)
上一篇

关爱老年人之听力篇

下一篇

“蹭老式消费”背后是跨年龄共识

幸福生活就上悠然版图

开启您的零门槛云养老之旅!

幸福生活就上悠然版图
悠然版图客服电话
400-696-7766 全国热线
悠然版图
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隐私协议 联系我们

友情链接

山东养老机构服务中心 找养老院 济南养老院 青岛养老社区

合作伙伴

悠然版图 悠然版图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22 悠然版图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01798号-1
登录入口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